第(2/3)页 没办法,县官不如现管,更何况这位还是户部的左侍郎,主官进项的。 “曾大人,我们都是想着承建几条官道,好造福乡里百姓,一时急躁了些,您见谅!” “是呀,我们保证,以后一定谨记大人教诲!” …… “好了!” 曾献直接打断了众人恭维,冷声道:“诸位到底是什么来意只有你们自己清楚,你们这么多人在我们就是想一个个的接待都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. 尚书大人说了,你们想做什么、有哪些想法都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写下来,户部会抽调一些官员研读,然后汇总给尚书大人和内阁,等尚书大人有空了自然会约见你们进行细谈的. 行了,都回去吧,写好了送到门口就行了,限期三天,其余赶到北京城的以入城时间开始算起。 放心,你们的每一封信户部都会登记和研读的,绝对不会敷衍了事,你们应该知道这不是安慰你们的空话。 记住了,每个商号和家族只有一次机会,都散了吧!” 说完这话之后,曾献朝着门后挥了挥手,两名衙役抬着一张桌子走了出来,后面还跟着一名端着笔墨纸砚的书吏。 一切安排妥当后,曾献转身进了大门,留下了一群面面相觑的商人们。 怎么都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么一个安排,但他们没有任何的办法,这可是户部,掌控着大明的财政,而商事只是其中之一。 尤其是他们此行都是想分海贸一杯羹,得罪户部,那你这辈子都别想插手海贸了。 什么?你说户部公报私仇? 那你就错了,商人这么多,总有想赚银子的,让谁赚不是赚?有朝廷做后背,供需关系由大明控制的,哪个商人做不好? 反正事儿做了,结果是好的,至于一些小的瑕疵就无所谓了。 错愕之后,众人苦笑了起来,户部这一招实在是太高了,有些类似第一次蒸汽机商船拍卖时的暗拍。 告示张贴之后百姓们议论了哪些话题?诸如工钱、商船、财富汇聚、承建官道等等。 无论是商贸的工匠,还是承建官道的工匠,这些都是要提升待遇的,到底要提升多少,这些没有标准。 在信中提升的低了,你就很可能被其他人比下去了,若是提升的高了,那么自己就亏了,还会被同行们孤立。 更关键的是,若是你提升的低了失去了进军海贸的机会,那么你所在地的百姓就没有了做工的机会,换一句说,因为你的小气让百姓们‘吃苦’了。 虽然百姓们本来就没有,但现在有机会了,你没有把握住,这就是你的错,百姓就会怪你。 第(2/3)页